counter free hit unique web

2006/06/29

solaris (1972)

Directed by Andrei Tarkovsky
Starring: Natalya Bondarchuk, Donatas Banionis

  1. 十六世紀的布魯塞爾月曆畫則是一幅平實的農村冬日狩獵圖,主題說不上引人入勝,畫家卻是大有來頭。美術史上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是十六世紀北方文藝復興的偉大畫家,他的代表作是一系列描繪農民生活的寫實月曆畫,總共十二(?)幅,但只有五幅留存至今。
  2.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《The Hunters in the Snow》1565; (The Months: Dec-Jan)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, Vienna
  3. 我第一次看這幅雪中獵人確實是在電影中——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 (Tarkovsky, 1932-86) 的《星球梭那里斯》一幕——
  4. 主角在外太空死而復生的妻子正疑惑自己到底是人不是,牆上這幅靜寂的雪地畫把她帶回去主角孩童時代的記憶,感受著屬於人類的生活與愛……這時突然又進入失重狀態,兩人擁抱著在畫前飄浮起來,如夏加爾畫中飛翔的情侶,鏡頭游移在雪地上的小人兒之間……
  5. 那個時候我年紀小,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奇異的電影,整整三個小時是那麼緩慢的痛苦,我像一個捧著花兒的孩子,看著看著突然覺得它美麗得叫人心痛,不由自主的哭了。自此我記住了那幅畫。
  6. 塔可夫斯基喜歡畫,《星球梭那里斯》想營造的就是一種意大利畫家Carpaccio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氣氛。有一種寂靜的熱鬧,暗地裡在騷動……
  7. 所以電影的第一個長鏡頭就是這麼一個表明心跡的意象——河裡湧流的水草,現在這樣,以後也這樣。

beyond the clouds (1995)


(Par Dela Les Nuages, 1995)
Directed by Michelangelo Antonioni, (co-credited with Wim Wenders)
avec Fanny Ardant, John Malkovich, Sophie Marceau, Vincent Perez, Jean Reno, Marcello Mastroianni, Jeanne Moreau

  1. 德國導演Wim Wenders在《與安東尼奧尼一起的時光(簡體版,作者譯名:維姆.文德斯)一書中紀錄了電影《雲上的日子》(Beyond the Clouds)的整個拍攝過程。
  2.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部導演手記,拍電影往往是一場克服困難的爭戰,這一齣電影的困難肯定特別多,因為它涉及生命的困難,在書中看著電影以近乎不可能的姿態完成,也好比看到一場生命的堅守,是一次壯舉。
  3. 《雲上的日子》本來是意大利大師Michelangelo Antonioni(安東尼奧尼,1912-)的片子,正常來說,好端端的一個導演,很少會選擇找人來合拍同一齣電影,誰都知道導演一齣電影其實是極度主觀的事情。
  4. 那次實在是迫不得已的,因為大師中風後得了失語症,不能言說活動不便,只能以個別單詞和左手畫圖去表達自己。
  5. 不過,腦疾並沒有奪去大師的創作欲望,就是這一點打動了溫達斯,雖然那是他仰慕的大師前輩,但他肯定知道插手別人的創作通常沒有好下場,因此他「願意開始這個非凡的冒險」,想必也是抱著一點準備犧牲的精神。
  6. 果然,溫達斯彷彿在紀錄著一場噩夢,人與人之間的不能溝通在這個處境下表現得十分徹底。影片開拍以後發生的事情糟糕透了,大家都不能理解不說話的大師,一切的準備都不是他要的東西,都得從頭再來,任何人都會感到無奈、沮喪、洩氣……溫達斯同期還要籌備自己的電影,又要承受大師的野蠻一面,簡直是會發瘋的。
  7. 在這種壓力之下,他記述了一個場面,似乎在整件事之中起了一種舒緩的作用。
  8. 他們來到法國普羅旺斯的一個教堂(Eglise St-Jean de Malte),不單是要取景,也要以修士們的合唱曲作為影片的音樂。 「修士們非常專注,排演著……對他們的銀幕首演迫不及待……唱詩班在丹尼爾修士的指揮下優美地吟唱,這是這場戲一個很有希望的開場。」(頁128)
  9. 拍 攝工作一直以來反反覆覆、停滯不前,來到此地,溫達斯很明顯地得到了一些安慰。事情仍然嚴峻,攝製隊再一次誤解了大師的意思,又白幹了一天。
  10. 然而修士們邀 請了他們一起共進晚餐,席間談話令溫達斯大大訝異,這些修士們是狂熱的電影愛好者(他們是法國人嘛),其中一人甚至是兼職影評人,對於電影有說不完的話。 「於是我們共度了一個愉快的晚上……顯然,我們誰也沒想到一個修士社團會是這樣的活潑和開放。」(頁130)他跟修士們合照,形容他們為「無比友善和快活」,彷彿他遇到的是天使,在這個艱難的時刻,重新確認他對電影的熱愛。

有關導演與天使,延伸閱讀:穹蒼下(我的快樂選擇)

2006/06/27

road to perdition (2002)

【原題:死亡是創意的顛峰】

  1. 的而且確,有一位攝影師以拍攝屍體聞名,像《Road to Perdition》裡的Jude Law。
  2. 日本攝影師伊島薫(1954- ),在1999年出版了寫真集《死体のある20の風景》("A Corpse in 20 Scenes",光琳出版) 。
  3. 其中一幀風景是我們都認識的李嘉欣,她穿著Givenchy的裙子,橫屍躺在美都餐室的卡位,窗外霓虹燈慘綠的光印在她完美的臉上,死得好不美麗。
  4. 李嘉欣當然並沒有真死,正如書內其餘十九幀作品,一切都是攝影師的設計圖片。
  5. 這些照片原是連載於《zyappu》季刊,模特兒都是日本著名藝人,他們都被化粧成屍體,身上是當季流行大師時裝,擺出一個死亡姿勢。伊島薫很有信心,在時裝雜誌上,各種姿勢都可以擺,為什麼單單欠缺死亡呢?這個專欄成為當時最駭人聽聞的話題,一時間,《zyappu》等於最前衛的時裝雜誌,很多女優都爭著去死,伊島薫案頭放著一份長長的等候名單。
  6. 你不得不佩服這些日本女演員的專業態度,富田靖子伏屍在一條淺水溝裡,濕透了淺灰的Prada背心裙,半張臉浸在幾吋深的污水裡,睜著的眼如玻璃珠。
  7. 伊島薫除了藝高人膽大,也很幽默,他讓山口智子死在滿車的M&M's巧克力中,我們從那些醒目的黃色包裝袋之間,依稀可以辨出她身上的一襲Christian Dior黑裙。
  8. 本木雅弘則是自殺的,他的死是創意的顛峰,穿上Brooks西裝的他就坐在《zyappu》辦公室窗旁的椅子上,手裡拿著一柄放大鏡舉在眼前,陽光集中拆射在一點,穿透眼球並燒上腦!
  9. 就在伊島薫出版此書的同年,《zyappu》因為出版人破產,亦要壽終正寢。